从焦虑保费到资产翻倍,Lisa 用专业规划盘活170万现金流,告别房东烦恼,开启真正的财富增长之路。
Read More加拿大——加大的贫富差距
今天我们并不打算讨论复杂的经济理论,也不会停留在抽象的宏观趋势,而是聚焦在你我身边正在发生、却常常被忽视的一件现实——加拿大的贫富差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。
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,截至 2025 年第一季度,加拿大最富有的 40% 家庭占据了全国近七成的可支配收入,而最低收入的 40% 人群仅拥有 18%。两者之间的差距达到了 49 个百分点,创下自 1999 年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值。

这并非遥远的新闻报道,也不是银行或政客之间的角力,而是切实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现象。或许,你的邻居刚换了一辆 Tesla,而你却仍在为能否按时偿还房贷而焦虑;你努力工作,却发现账单与储蓄账户永远难以平衡。看似越努力追赶,却越来越落后。事实证明,这并不是错觉,而是数据所揭示的社会结构性问题。
在过去十年中,许多人以为“上班、存钱、买房”是通往稳定生活的路径。但现实却是:工资增幅远远落后于物价上涨,住房不再是人人买得起的资产;与此同时,投资市场的财富在快速积累,却加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。
这种趋势带来严重后果:中产阶级正在逐步消失。努力工作的人越来越难以积累财富,而高净值人群则依靠投资收益不断扩大优势。加拿大的社会结构正逐渐由“橄榄型”(中产占多数)演变为“金字塔型”——下层人口越来越多,而上层财富则集中于少数人手中。
然而,本次讲座并不会停留在批判或焦虑。我们将通过权威数据、结构性分析和实际案例,帮助大家看清贫富差距扩大的轨迹,并指出一条切实的出路:唯有通过投资,才可能实现逆势突围。
AiF 相信:投资并非富人的专利,而是普通人能够掌握的唯一翻盘方式。它不会让人立刻暴富,但却可能成为人生财务策略的关键分水岭。
- 中产在下沉
- 储蓄在蒸发
- 资产在集中
- 代际在撕裂
- 出路在AiF投资策略
第一部分:中产在下沉
首先请大家看一张图表。它展示了一个令人震惊、但早已在我们生活中悄然发生的趋势——加拿大统计局自1999年开始一直追踪的一个核心指标:可支配收入的分布差距。

这个指标衡量的是:最富有的40%家庭和最贫穷的40%家庭,在全国收入中各自占据多少份额。结果我们看到,这条差距曲线在过去20多年几乎从未回头,说明差距在持续扩大。尤其最近五年,受到疫情与加息的冲击,资产价格不断上涨,但财富并没有分配到中产和普通家庭,而是进一步集中,导致差距加速拉大。
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25年7月最新发布的数据,在2025年第一季度,最富有的40%家庭占有全国可支配收入的份额,比最低40%的民众高出49个百分点,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历史新高。
“努力工作就能有回报”还成立吗?
很多人一直坚信“努力工作就会有回报”。但数据明确地告诉我们:结构性的分配差异正在把中产阶级不断边缘化,让他们逐渐下沉。
我们可以把社会的收入分化比作一部“电梯”:
- 高收入人群乘坐的是向上的投资电梯,每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被动收入让他们财富快速积累。
- 而普通上班族则在另一部电梯上,工资增长缓慢,却背负沉重的房贷和债务,电梯是向下的。
这不是个体的问题,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挑战。

收入增长的对比
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:将2024年第一季度与2025年第一季度对比,加拿大不同收入阶层的可支配收入增长率。
- 低收入人群:增长 3.2%
- 中产(第2至第4梯队):增长率均低于 6%(平均值)
- 高收入人群:增长 7.7%
也就是说,除了高收入人群外,低收入和中产整体都“被平均值稀释”,实际在变得更贫穷。

为什么低收入只有 3.2%?
我们具体拆解最低收入人群的增长:
- 政府补贴或家庭转移支付:+733 元
- 工资:仅 +195 元
- 投资收入:–292 元(几乎没有投资,还动用了原有储蓄)
- 自雇收入:–229 元
- 其他工资项:–17 元
最终合计增长 3.2%,但本质上几乎全部来自一次性的补贴,缺乏可持续性。

为什么高收入能有 7.7%?
再看高收入人群:
- 投资收益:+1295 元
- 自雇收入:+1042 元
- 工资:+2441 元
- 可支配收入:+3748 元
虽然他们没有政府补贴,但通过投资和高薪就业,实现了远超平均水平的增长。可见真正拉开差距的,是投资收益。

工资不是答案,投资才是关键
这组对比明确说明:加薪并不能解决收入差距。高收入家庭的主要来源并不是工资,而是 Investment Income(投资性收入),包括利息、股息、资本利得、房地产净租金等。
换句话说:钱在替他们赚钱。

中产的困境
我们再回到中产家庭。虽然他们名义上有收入,但:
- 大部分投资收益有限,甚至因房贷利息、信用卡债务而为负;
- 房贷负担沉重,每月支出常占收入 30%–40%;
- 在多伦多,这一比例甚至高达 77.8%,温哥华的房价则是家庭年收入的 14倍,几乎不可承受;
- 许多中产把 TFSA 当作高息储蓄账户,而不是投资工具;
- 大量资产停留在存款和 GIC 上,错失了股市和基金复利上涨的机会。
于是,中产家庭即使努力工作,也很难积累财富,反而陷入“月光族”的循环。

财富差距的核心
根据 RBC、TD 等银行的财富分布报告:
- 高收入家庭的金融资产占比超过 50%;
- 中产与低收入家庭的金融资产几乎为零。
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净值差。中产的收入被债务利息吞噬,而高收入家庭的投资账户则源源不断地产生被动现金流。
结论
问题根本不在于中产是否努力,而在于他们是否使用了正确的金融工具和投资策略。把钱放在银行或 GIC 里,让资金“睡觉”,最终只能让中产阶级被动下沉。
中产需要转变观念:工资追不上通胀,唯有通过投资,才能改变财富轨迹。
第二部分:储蓄在蒸发
与此同时,当你把钱放在 GIC 里时,其实你的储蓄正在蒸发。为什么?因为 GIC 的增长速度根本赶不上通胀。
我们来看一组数据,看看到底是谁在储蓄,谁在投资。

在 2025 年第一季度,加拿大不同收入群体的平均储蓄率呈现出极其鲜明的对比:
- Top 20% 高收入家庭:储蓄率高达 12.7%。
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能覆盖日常支出,还能将大笔资金投入金融市场或长期投资中,使财富持续增长。 - 中产阶级(第 2、3、4 阶层):
- 第二阶层:–2.9%
- 第三阶层:–0.6%
- 第四阶层:1.8%(勉强为正,但仍跑不赢通胀)
换句话说,大多数中产的储蓄率不仅为零,甚至接近或低于负数。他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,不但全部花光,还要透支信用卡,甚至依赖贷款来维持生活。
- 底部 20% 家庭:储蓄率为 –6.7%。
这些家庭完全没有储蓄,日常开支只能依靠借贷来填补差距,负债水平越来越高,生活也因此愈加艰难。

结论很明显:
在通胀与高房贷的压力下,中产和低收入群体几乎没有积累财富的能力,反而储蓄在不断缩水甚至转为负数。相比之下,高收入家庭凭借可观的储蓄和投资,正进一步拉开差距。所以这个图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:加拿大的这种储蓄能力,其实正在高度集中到这些最富有的少数人手中。
第三部分:资产在集中
月光的原因并不是你太穷,而是你缺乏有效的投资工具和策略。
很多人没有使用 TFSA、RRSP、RESP、Non-Registered Account,或者 Investment Loan 这样的投资手段。根本没有规划储蓄或投资比例。
真正的答案,不是再多加点班,或者再找一个副业去多赚点钱,而是要让钱替你工作,这才是投资的意义。
与中产不断被贫穷不同,资产却不断集中到有钱人手里。

财富集中
这张图清楚显示一个触目惊心的现实:在加拿大,财富正在快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。
根据加拿大统计局最新的家庭经济账户数据,2025年第一季度:
- 最富有的 20% 人群掌握了全国 67.7% 的净资产;
- 底部 40% 人群仅占 2.8%;
- 中产合计 29.5%。
也就是说,20% 的人拿走了三分之二的财富,其余 80% 的人只有三分之一。
这直接反映出:中产和低收入人群的房贷、信用卡和日常开支,几乎榨干了所有储蓄能力。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主题是“加拿大:加大的贫富差距”。2025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已经创下历史新高。财富越来越集中,社会分化越来越严重。
资产结构的差别
我们再来看财富结构的差异。
财富正在不断集中,高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资产配置几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。
- 富有的20%人群:
深蓝色部分显示,他们的金融性资产(股票、基金、企业股权、养老计划等)占比非常高,高达 52%,带来持续投资收益。 - 底层40%人群:
他们的主要资产集中在房地产(灰色部分),而且大多是自住房。
很多人认为自住房是“刚需”,听起来有道理。但对底层40%老百姓来说,当他们的主要财富是自住房时,背后往往是沉重的贷款压力。自住房并不是资产,而是负债。
为什么?因为 mortgage 把他们所有现金流都榨干了,每个月都要填钱进去,根本没有现金流产出。
房子到底是谁的?
富人的钱在为他们工作,而穷人的房子只是银行的抵押品。名字上写的是你是房东,但利息都交给了银行。对穷人来说,你的自住房根本不是你的资产,它属于银行。你只是在为银行工作。
很多人以为自住房会随着时间升值,从而实现财富自由。但现实是:如果你的房贷已经吸干了所有现金流,这个房子就是负资产。
是否应该卖房?
哪怕是自住房,如果它让你现金流为负,你就该考虑卖掉,哪怕是租房也比被房贷压垮强。房子是拿来住的,不是让你失去现金流的。”
投资房同样如此。如果投资房也是负现金流,那它不是你的财富,而是你的负担。
案例对比
- 高收入家庭(家庭A):
资产多元化,有股票、基金、养老金、公司股权等,房子只是资产的一部分,贷款比例低。即使房价下跌,他们依然有稳定的现金流。 - 普通中产家庭(家庭B):
大部分财富集中在自住房,但完全靠 mortgage 购买。每月高额房贷利息让现金流持续为负。看似有房,实则大部分净值属于银行。

工资 vs 房价 vs 投资回报
很多人说:我多打工,多存工资,就能赶上财富增长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
- 过去20年,加拿大工资增幅仅 2%–3%;
- 房价增幅 5.5%–6.5%;
- 加拿大股市(TSX)平均回报 6.2%–7%;
- 美国股市平均回报更高,达 11.8%。
房价的增速远远超过工资,而股市回报更是房价的两倍、工资的四倍。
总结
工资曲线几乎停滞,而资产曲线快速上升。
这就是今天讲座的核心:决定财富差距的根本,不在于你工作有多努力,而在于你是否拥有投资性资产。
第四部分:代际在撕裂
当整个财富不断集中到上层的同时,发生的另一个现象就是:代际在撕裂。
现在的年轻人拼命地在减少债务,生怕贷款拖累未来;而与此同时,55 岁以上的家庭却在拼命使用杠杆来扩大投资规模。代际之间的金融逻辑,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。

年轻一代:被动还债
先说 35 岁以下的年轻人。
他们大多数都在努力减少债务,拼命偿还学生贷款、信用卡贷款。到了 35 岁,可能刚结婚,甚至刚买了房子,于是又背上沉重的房贷。
这就是为什么,到今天加拿大房价已经高到很多年轻人根本没有办法“上车”。对他们来说,债务意味着沉重的负担,而不是财富工具。所以年轻一代的思路往往是:尽快还清债务,而不是如何利用债务。
年长一代:主动加杠杆
反观 55 岁以上的家庭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
他们手上已经有房子、有资产,更敢于利用金融工具:
- 房屋净值贷款
- 投资型贷款(Investment Loan)
他们懂得把债务当成杠杆,去进一步加码房地产和金融市场。他们不是被动地还款,而是主动地利用别人的钱来赚钱。
这就造成了鲜明的对比:
- 年轻人被动背债,拼命还贷,却看不到财富增长;
- 年长者主动加杠杆,用贷款撬动投资收益,让财富持续增值。
年轻人真的没有出路吗?
年轻人并非注定只能在困境中挣扎。除了房贷之外,其实还有另一种杠杆可以掌控,那就是 投资贷款(Investment Loan)。
这种投资贷款的优势在于:
- 不依赖高房价
- 不需要先买得起一套房子
- 小额投入就能撬动更大的投资盘子
与传统“负担式”的债务不同,投资型贷款是为了创造现金流的。
换句话说,年轻人并不是不能用杠杆,而是必须学会用对的杠杆。真正能改变财富轨迹的,不是单纯拼命还贷款,而是让资金流动起来,为你创造新的收入。
数据差异:年轻人越还越累
随着利率上升,年轻人债务压力越来越大。数据显示:
- 深蓝色线代表 35 岁以下年轻人,他们的债务偿还比例(DSR)不断升高;
- 浅蓝色线代表 55 岁以上人群,虽有增加,但相对平缓。
这说明年轻人的债务压力明显更大。
“啃老”的金融逻辑
于是出现了一个结果:越来越多年轻人买房时不得不依赖父母的支持。
这种“啃老”现象,并不仅仅是家庭援助,而是整个金融结构下的财富转移。
- 高收入或有资产的父母,往往通过房屋再融资或投资贷款,把杠杆撬动的资金提前释放出来,帮助子女支付首付。
- 这意味着父母并不是直接“掏腰包”,而是利用金融工具,把未来的现金流提前转移给年轻一代。
因此,“啃老”背后的逻辑是:上一代用金融杠杆维持财富增值,并通过财富转移帮助下一代进入房地产市场。
不是所有人都能“啃老”
然而,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条件这样做。
对于没有父母支持的年轻人,如果自己又不懂得使用金融杠杆,就可能彻底被挡在房地产和投资的大门外。最终的结果,就是出现所谓的“忘房一代”:既买不起房,也错失了财富增值的机会。
第五部分:出路在 AiF 投资策略
所以我们想告诉大家:你的出路在哪里?就在 AiF 的投资策略里。
我们 AiF 一直提醒大家:不投资就会被贫穷。
今天我们所讲的整个社会现象——加拿大贫富差距的加大,说明了一个残酷现实:依靠主动收入,已经赶不上通胀的速度。投资,是唯一的出路。

警惕急功近利与骗局
但是,当大家想赚钱的时候,一定要注意:急于致富,正是骗局滋生的土壤。
随着 AI 时代和科技的发展,骗局会越来越多,甚至就在我们社区、身边,存在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骗局。
所以一定要明白:专业的事情,需要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,否则很容易误入骗局。

AiF 的经验与优势
AiF 在投资领域已经深耕超过 25 年。我们有严格的标准:什么该做、什么不该做、什么不能碰,全部都有清晰的界限。
我们帮助客户通过投资贷款,把资金投向当下 第四次工业革命 的浪潮。随着 AI 时代的到来,整个社会财富正经历一场洗牌,未来甚至会迎来一次财富大爆炸。
能不能坐上这趟财富快车,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愿意搭上。
投资与投机的区别
想赚钱是好事,但要明确:炒股不是正确的道路。
炒股其实是一种投机。买个股就像买概率——可能涨,也可能跌,本质上不确定。即便偶尔赚到,最终往往还是会把钱还回市场。
正确的做法:保本基金 + 投资贷款
真正正确的做法,是投资 公募的保本基金。
- 公募的保本基金会把资金集中投向行业龙头板块的龙头基金,降低风险;
- 同时,这类基金还能与 投资贷款(Investment Loan) 结合使用。
讲师形象地比喻:
“借鸡生蛋。借的是别人的本金,而赚到的利润全是你自己的。”
只有公募的保本基金,才可以实现这种模式。


更多客户案例
投资不是富人的专利!95 后也能靠规划“逆袭”同时代牛马, 投资市值超40万 | AiF Clients
95后也能靠投资贷款逆袭!客户Cindy通过TFSA与投资贷款,实现资产增值超13万,净回报率高达47%。
Read More从试单到信任:她用$1000实现60%收益,验证了AiF的专业力量 | AiF Clients
面对家人反对,小A仅用$1000试水投资,两年后账户增长60%,用结果验证了AiF的专业能力。
Read More艺术家的信任之选:AiF助力实现183%杠杆回报 | AiF Clients
艺术家的信任选择:从零起步、稳中取胜,H女士在Ai Financial的协助下实现三年183%投资增长。
Read MoreRecent Posts
Categories
RELATED READING
加拿大:加大的贫富差距 | AiF 讲坛
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25年7月最新发布的数据:加拿大的收入差距已扩大至历史新高,前20%富有人群掌握近70%财富!最富有的20%家庭,在过去一年中净资产增长最快;中产和低收入群体则面临工资增长停滞、债务压力上升、资产价格高企却难以参与的两难困境。
Read More市场总是在多数人迟疑时暴涨:你准备好了吗? | AiF insight
两岸猿声啼不住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市场总在多数人犹豫时暴涨。今天的行情再次印证了AiF专业判断的重要性——坚定者赢得先机,真正的主升浪才刚开始。
Read More【公司介绍】
Ai Financial 基金投资:
You fulfill your dreams, we cover your bills
Ai Financial是加拿大领先的Fin-Tech高科技基金投资服务提供商。我们利用高科技坚持价值投资,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,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Ai Financial 具有金融监管 (Financial Compliance) 和反洗黑钱 (AML)背景,通过与银行,基金和保险公司合作,我们选择适合客户的基金产品,管理各种投资账户,如TFSA,RRSP等。同时,我们帮助客户申请加拿大特有低息无抵押投资贷款Investment Loan,提早实现财富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