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ack,一名80后加拿大现役军人,在家庭责任与未来焦虑中找到答案。通过 Ai Financial 的投资贷款 + 保本基金方案,他在14个月内实现204%杠杆回报,用10万加币贷款为家庭创造超过2万加币额外收益,开启稳健财富增长之路。
Read More地税上行、多伦多承压:财政缺口与家庭现金流的双重考验
近两年,多伦多许多屋主都感觉同一件事愈发“压顶”——地税账单越来越重。房价在疫情后虽有波动,但评估基数依旧高企,而市政层面的财务压力并未缓解。2024 年以来,地税连续上调:先有 2024 年接近两位数的增幅,随后 2025 年预算再提议上调 6.9%,令不少家庭叫苦不迭(前者为近年累进上涨背景,后者为 2025 年度方案)。
无论是北约克的独立屋、士嘉堡的联排镇屋,还是市中心的公寓业主,几乎每个人都收到了更沉重的账单。微信群、社区大会、甚至街角咖啡店里的闲聊,都充满了同一个话题:地税又涨了。尤其是依靠养老金生活的长者、背负房贷的年轻家庭,以及远在海外仍需负担子女留学费用的家长,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。
地税的逻辑与财政依赖
多伦多的地税并不是“凭空而涨”。它以安省MPAC(Municipal Property Assessment Corporation)评估的房产价值为基础,再乘以市政府设定的税率,并叠加教育税、区划附加费及专项征费等项目。作为市府最核心的财政来源之一,地税约占多伦多运营预算的三分之一——2024 年约为 31%,2025 年预算中更上升至 34%,显示出其在市政财政“造血”体系中愈发关键的地位。
与消费税或所得税不同,地税与房产价值牢牢绑定。房价上涨,评估值就会攀升,账单自然水涨船高。哪怕业主的收入原地踏步、生活方式未变,地税仍年年增加。更让人无奈的是,自 2016 年以来安省暂停全省性重新评估,仅在个别地区微调,这意味着许多家庭仍在以旧有高估值缴税,长期承担被“锁定”的高额税负。
从历史上看,多伦多的地税在过去二十年间总体上升。2000 年代初经济低迷时期,税率曾被压低;但随着人口增加、公共开支扩张、基础设施老化,地税逐渐成为主要依赖。特别是 2017 年之后房价飙升,评估值连带推高税额,地税进入“隐形上涨”通道。疫情期间市府曾短暂放缓征收节奏,但后疫情时期巨额赤字让一切“补回原点”——2024 年地税上调 9.2%,成为居民忍耐的临界点。
纵向比较,地税已成为一种“结构性依赖”。市政层不同于联邦和省政府,无法发行货币,也难以大规模借债,有限的收入渠道使房产成为最直接、也是最无可回避的征税对象。与温哥华相比,多伦多的地税率并非最高,但因评估基数大(房价高),实际缴纳额居全国前列;与蒙特利尔相比,缺乏上级政府长期补贴,财政更依赖地税“输血”。至于纽约、芝加哥等美国城市,虽税额不低,但公共服务覆盖广、民众感受“物有所值”;反观多伦多,居民缴税增多,却普遍认为服务质量并未同步提升。
财政压力为何落在屋主头上?市政府既要保障公共交通(TTC)、治安、消防、社区福利,又要承担无家可归者庇护及难民安置等支出。TTC 作为城市命脉,疫情后客流恢复不及预期,2025 年预计运营缺口超过 3,600 万加元,市府不得不在削减开支与避免涨票价之间艰难平衡。
为拓宽收入来源,市府尝试推动财政多元化——例如将空置税(Vacant Home Tax)从 1% 提高至 3%,预计 2024 年可带来约 1.05 亿加元的年化收入,用以盘活闲置房源与补充预算。然而空置税终究只是“补位政策”,难以替代地税的主体地位。正因如此,房主们在财政结构调整中,往往成为最直接、也是最难以回避的“买单人”。
居民的真实处境:养老金家庭、年轻按揭与租客链式反应
对于靠养老金过日子的长者、背着高额房贷的年轻家庭,或在海外资助子女就学的父母,地税上涨是一笔“真金白银”的刚性支出。租房市场同样受到波及:房东把上涨的税费折算进租金,租客端感受更“立竿见影”。当“纸面资产”变大时,现实现金流却更紧——这正是许多家庭的矛盾所在。
AiF 的看法也直白:很多人把房价上涨视作“利好”,却忽视了与房价绑定的地税会水涨船高。除非你卖房套现,否则这笔税每年都要“落袋为缴”;而如今的租金水平,也并不足以让“卖房换租”成为省钱妙计。这意味着,房价过快上涨未必是全民之福,受益最大的往往是财政而非家庭现金流。
对标他城:税负与“物有所值”的落差
与温哥华、蒙特利尔等城相比,多伦多地税率不一定最高,但评估基数使实际支出常年靠前;与纽约、芝加哥等地相比,人们对“税单与公共服务质量是否匹配”的主观体感仍有差距。市府方面则强调,除地税外,还需更稳的上级财政分担与新的收入工具,否则只能对“房子”这块相对容易征收的税基反复用力。City of Toronto
可行的对策与长期修补
申诉评估值:若认为 MPAC 估值偏高,可申请复议或上诉,但程序复杂、周期较长,且未必显著降负。MPAC
优化现金流:家庭层面更精细的预算(如分期、预扣、与按揭同频的缴税计划)、适度盘活空间(合法增设出租单元)与资产配置分散,可缓释年度税压。
财政多元化:从空置税、拥堵费、使用者付费到更大比例的联邦/省拨款,都在被讨论;省府也已授权更多市县可设空置税,但这些工具需要时间沉淀与协同设计,才能真正减轻对地税的结构性依赖。Ontario
结语:一张账单,照见治理能力与民生温度
地税不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,它映照着城市如何在“保基本”与“促发展”之间找平衡。多伦多要想走出“地税—赤字—再加税”的回路,除了做大收入工具箱,更要让市民真切感到钱花在刀刃上:交通更可靠、社区更安全、公共服务更可见。那时,账单的重量也许仍在,但信任的分量会更足。
更多客户案例
90后精算师夫妇的财富逆袭:投资贷款助力154%杠杆回报 | AiF Clients
90后精算师夫妇通过投资贷款+保本基金,在短短2年实现154%的杠杆回报,从10万到52万,创造财富逆袭的传奇。
Read More加拿大非居民也能投资保本基金?|陪读妈妈的投资心路历程 | AiF Clients
陪读妈妈 Hazel 作为加拿大非居民,通过 Ai Financial 的一站式资产管理方案,投资保本基金,在 5 年间累计投入 20 万加元,实现本金保证与稳健增长,带来 42%、35% 和 18% 的多账户回报,收获财富安全感。
Read More从疲于奔命到人生翻盘:Jenny 两年超百万投资逆袭之路 | AiF Clients
面对三孩教育和养老压力,Zara女士通过Ai Financial投资贷款与保本基金服务,在不到两年内实现超67,000加元收益,成功走出焦虑,步入安心人生。
Read MoreRecent Posts
Categories
RELATED READING
越穷越折腾,越富越专注:真正赚钱的人只做一件事 | AiF insight
富人靠专注积累财富,穷人因分心而陷入循环。Ai Financial 用投资案例说明:长期专注于一件正确的事,是实现复利增长的关键。
Read More温哥华新公寓滞销超 2,500 套:二十年最严重库存危机 | AiF insight
大温地区约 2,500 套新建公寓滞销,库存翻倍。开发商因成本高涨、政策负担和购房者需求错位陷入困局。未来市场或迎更大波动。
Read More地税上行、多伦多承压:财政缺口与家庭现金流的双重考验 | AiF insight
多伦多 2024–2025 连续上调地税,市府预算对地税依赖度升至约三分之一。空置税提高至 3% 仍难解结构性压力;TTC 年度缺口扩大。家庭如何应对?
Read More安省女子因未报美国股票被罚 5,000 加元:T1135 申报风险与教训 | AiF insight
安大略一名纳税人因未在 2019 和 2020 年提交 T1135 报告其美国股票资产,被 CRA 罚款 5,000...
Read More本地大学毕业生失业一年:排队求职场面震撼,就业市场疯狂 | AiF insight
一名刚毕业九个月的加拿大大学生已失业近一年。成百上千人涌入招聘会现场,但岗位稀缺。零售商连续关店,更让求职者竞争白热化。
Read More【公司介绍】
Ai Financial 基金投资:
You fulfill your dreams, we cover your bills
Ai Financial是加拿大领先的Fin-Tech高科技基金投资服务提供商。我们利用高科技坚持价值投资,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,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Ai Financial 具有金融监管 (Financial Compliance) 和反洗黑钱 (AML)背景,通过与银行,基金和保险公司合作,我们选择适合客户的基金产品,管理各种投资账户,如TFSA,RRSP等。同时,我们帮助客户申请加拿大特有低息无抵押投资贷款Investment Loan,提早实现财富自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