庄家发信号:美股到底了!

美股市场触底

从今年4月开始,美国股市突遭断崖式下跌,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恐慌。随着情绪蔓延,投资者开始大规模撤离。

然而,在4月3日市场下跌的第一天,AiF就及时判断:这是一轮洗盘,而非系统性风险。我们提醒投资者保持冷静,坚定持有筹码,避免在低位被动出局。

截至5月8日,市场逐步企稳。AiF基于专业的分析再次发出明确判断:美股已触底,反弹信号已现。

这背后,我们看到了哪些核心信号?我们又为何认为市场方向已经反转?本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:

  1. 市场信号研判:庄家已出手,美股确认触底,反弹趋势确立;

  2. 实战投资策略:市场向上,如何合理布局,实现稳健盈利。

以下是第一部分内容:触底信号出现,反弹正在启动。

庄家发出信号,美股到底了

2024年4月29日,美国总统川普在其上任100天的新闻发布会上,美国财政部长 Scott Basin 向市场释放了明确信号:美股已触底,当前正是入场抄底的时机。

这一判断的依据,正是来自美国财政高层的公开发言。

根据财政部长在会议中的讲话,美国最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——先锋集团(Vanguard)提供的数据显示,在过去100天内,97%的美国投资者并未进行任何交易操作

这一数字传递出两个核心信号:

  1. 市场交易极度低迷,整体处于近乎停滞状态;

  2. 散户选择持仓观望,而机构投资者则表现出明显的恐慌情绪。

财政部长进一步解释,普通投资者之所以未抛售资产,是出于对政府(特别是总统)政策方向的信任。而与此同时,机构投资者由于无法判断市场底部,反而停止了买入操作。

换句话说,当前市场的实际状态是:

散户不卖,机构不买,市场流动性极度低下。

这正是“庄家”介入市场、制造买卖盘的典型前兆。

AiF基于这一讲话内容,结合过往的市场判断经验,明确提出结论:美股已完成筑底,反弹趋势即将确立。

这并非凭空臆测,而是遵循AF一贯的市场信息研判逻辑:

  • 政府消息需积极跟进,

  • 企业信息需谨慎解读,

  • 小道传闻应予以忽略。

此次财政部长的讲话为典型的政策信号释放,具有较高的市场指向价值。

什么是“庄家”

在进一步分析市场走势前,有必要先澄清一个关键概念——“庄家”

在分析中我们多次提到“庄家发出信号”、“市场已触底”等判断逻辑,而理解庄家的角色和功能,是把握市场机制的基础。

在英文语境中,并没有“庄家”这一说法,对应的术语是 Market Maker(做市商),意思是“市场的制造者”。

所谓 makes the market,即“创造市场”。换句话说,Market Maker 就是通过主动提供买卖报价,维持市场流动性的人或机构。这是对庄家概念最简洁的解释。

做市商的两个核心定义:

  1. 买卖双向撮合:
    一个正常的市场,必须同时存在买方与卖方。如果没有买卖双方,就不构成一个真正的市场。庄家的第一职责,就是撮合买卖、促成成交

  2. 在市场缺乏流动性时主动“制造”买卖盘:
    当市场缺乏买盘或卖盘、交易陷入停滞时,庄家需要主动挂单、提供流动性,让市场得以延续运作。换句话说,在没有交易的情况下,庄家本身就要成为市场的起点

因此,所谓“Market Maker makes the market”,不仅是语言上的定义,更代表其在市场机制中的结构性作用:

庄家通过提供买卖方向,维持市场的持续运转,是行情启动、价格形成背后的关键力量。

当市场中出现“散户不卖、机构不买”的状态时,庄家往往会成为交易唯一的推动者,通过主动提供买盘和卖盘来“制造市场”。

这一逻辑框架,是后续判断庄家行为、解读市场信号的基础。

要真正理解并穿透这些“常识”,并不容易。

我们此前提到过一个市场现象:散户不卖,机构不买。换句话说,当前市场的实际状态是——缺乏买盘,也缺乏卖盘。

根据美国财政部长的公开数据,97%的散户在过去100天内没有进行任何交易。 这意味着市场的活跃度极度低迷,交易量几乎枯竭。

在没有买卖的市场中,价格机制无法正常运行。此时,正是庄家(做市商)登场的关键时刻。

如前所述,庄家的作用之一,就是在缺乏自然交易时主动“制造市场”。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自行挂出买盘和卖盘,以恢复市场的流动性和交易结构。

那么问题来了:庄家在启动市场时,是应该先提供买盘,还是先提供卖盘?

他们是先“买”,还是先“卖”?这背后的策略逻辑,决定了市场价格启动的方向,也关系到投资者如何识别反转信号。

牛奶事件

为了帮助理解当前市场的行为逻辑,我们可以借助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经济案例进行类比——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“倒牛奶事件”

这段历史曾在《资本论》中被引用为资本家贪婪和制度腐朽的象征:农场主宁可将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,也不愿分发给穷人。然而,事实远比表面复杂。

真相:并非资本家的冷酷,而是市场机制的无奈

当时,经济危机席卷全国,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大幅萎缩,牛奶的需求量急剧下降,价格几近腰斩。
而大量依赖贷款经营的奶农,在收入暴跌后陷入困境:还不起贷款、交不起税、冬天取暖和生活物资都无法保障,面临破产和失去农场的风险。

在这种情况下,奶农被迫做出选择:为了生存,必须维持价格底线。

为什么宁可倒奶也不低价销售?

因为一旦低价销售甚至免费赠送,不仅短期收入无法弥补成本,更会在市场上形成长期的价格锚定效应——
消费者一旦形成“牛奶可以便宜甚至免费”的心理预期,未来价格将难以恢复甚至继续下探

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公理:羊毛出在羊身上

产品的生产、运输、储存、分销、人力成本都需要支付,这些支出最终必须由消费者承担

如果消费者不愿买单,或者没有支付能力,生产者唯一的选择就是停供——即使意味着浪费,也要避免击穿价格底线。

这正是那句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所描述的:

“There’s no free lunch.”(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)

坚守价格,是保护供给系统的必要行为

这正是为何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,奶农们选择宁可倒奶,也不愿降价。
他们甚至发起集体行动,只要市场价格未达合理区间,一滴奶都不出售

这个举动的本质,是试图避免更大的系统性破坏:
若持续亏本经营,最终整个奶牛产业将全面崩塌,而一旦产业链断裂,不仅奶农破产,整个社会都将失去牛奶供应。

生存不是逐利,而是守住长期供给能力

“为了活下去,就必须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。”

这不仅是奶农在1930年代的生存逻辑,也是任何市场参与者在极端环境下的理性选择。

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当下的金融市场:当交易萎缩、价格暴跌、流动性缺失时,庄家不会在低位抛售资产,而是制造新价格、新预期,推动市场反转。

在理解了“倒牛奶”案例之后,我们也能进一步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一个核心原则:

羊毛出在羊身上。

换句话说,价格背后一定对应着真实的成本,利润空间是保障供给的前提。

英文中有一句话也精准表达了这个意思:You get what you pay for——你花什么样的钱,就获得什么样的东西。

将这个原则套用在资本市场,当市场出现急剧下跌时,庄家绝不会选择亏本卖出。

因为一旦价格被砸穿,回升就变得困难。而在这类流动性匮乏、买卖双方都缺席的环境中,庄家是市场中唯一能“制造买卖”的角色

在这种背景下,庄家通常不会提供下跌的卖盘,而是主动提供一个“上涨的卖盘”,通过定价引导市场预期。

哪怕还没有成交,只要高价挂单出现,就意味着价格已经“被拉起来了”。

很多人可能会问:如果有大量投机者借股票做空,市场会不会继续下跌?

逻辑上听起来似乎合理,但实际并非如此。

原因很简单:做空行为本质上也是卖出,会形成卖盘,而在没有自然买盘的情况下,这些卖盘最终会被庄家接手。

当庄家低位承接这些卖盘后,他们会迅速拉升股价,在高位重新挂出卖单,通过反向交易实现低买高卖。

而对于那些做空者来说,他们在低位卖出后,被迫在更高的位置买回补仓,形成了典型的“低卖高买”——结果是亏损。

这类“反向操作”的资金行为,反而为市场的上涨提供了助力,成为庄家拉升的“燃料”。

因此,我们常说:

做空者最终往往不是打败市场的人,而是推动上涨的养料。

那会不会有一种情况:做空的人太多,卖盘太大,庄家拉不动市场?

结论依然是:不会。

为什么?

因为早在之前,美国财政部长 Scott Basin 就明确表示:市场处于极度沉寂状态,97%的投资者没有进行交易。

换句话说,买卖盘都没有,自然也不可能存在“海量卖盘”。

这一信息并非来自推测,而是由 Vanguard 等大型资产管理机构的数据支持,AF也通过专业的交易平台(Level 2)进行了验证。

事实上,我们在实际交易中观察到:

在4月3日之后的一段时间里,市场确实出现了大量“逼空单”——这些挂单如同“绞肉机”,不断吞噬空头部位。

许多试图做空的投机者被市场迅速反向挤出,几乎毫无反击之力。

从4月3日市场下跌开始,到4月29日美国财政部发出信号,再到5月8日,美股不仅止跌反弹,其收盘点位已经重新站回4月初的水平之上。

而在发文的5月12日,道琼斯指数1月2号收盘42,392.27。 5月12号收盘42,410.10。涨涨跌跌说明市场有活力,充分换手,为未来上涨奠定基础。

整个过程验证了一个关键结论:

恐慌出逃者错失了机会,而真正懂得市场机制的人,在关键时刻选择逆势布局。

所以我们一直强调:在极端市场环境中,听信“跑路论”的投资者,往往是从未真正参与市场的人。

这类“闭门造车”式的恐慌判断,不仅误导自己,也误导他人。

保本基金客户案例

如何在“市场已见底”阶段抓住投资机会?

在确认市场已经触底的背景下,AF将重点分享我们是如何帮助客户抓住反弹机会,实现财富增长的。

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基本判断:

不投资 = 被通胀侵蚀 = 贫穷的必然结果。

当前市场环境快速变化,叠加通货膨胀持续走高,我们个人创造收入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资产贬值的速度。因此,不进行资产配置,只靠工资积累财富,几乎没有胜算。

警惕“急于致富”,避免掉入骗局

与此同时,我们也反复提醒投资者:

“急于致富,是一切骗局的温床。”

今天的诈骗行为已不限于网络,各类“理财陷阱”遍布社区、微信群,甚至身边熟人推荐。各种话术包装下的“稳赚不赔”、“高收益保本”项目,本质上多为庞氏结构或高风险投机。

因此,无论你处在什么收入阶段,都应牢记:投资必须谨慎,必须专业,必须基于可持续的逻辑。

投资的第一步:交给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

AF作为专注于长期投资的金融机构,拥有清晰的策略执行框架。例如,我们使用内部制定的 Bubble Sheet(资产配置清单),系统化地帮助客户明确资金的流向与配置逻辑。

当你知道自己的资金应该配置到哪类资产、哪类行业、以何种比例分布,才可能真正把投资变成一项可复制、可积累的长期行为。

 

未来10年,财富将加速迁移

我们正在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,技术创新正深刻改变全球经济结构。

这意味着,社会财富将进行一次大规模迁移——从传统资产向新兴产业、核心科技、智能系统集中。

在这样的大趋势下,盲目炒股、频繁操作不仅无法积累财富,反而会因缺乏专业认知而加大损失。

正确的做法:公募保本基金 + 杠杆策略

相比炒股的高风险高波动,我们更推荐客户选择公募保本型基金作为基础配置。

这类产品将资金汇集进入“资金池”,由专业投资团队负责分散配置,流向优质企业、强势行业或具备成长潜力的资产组合,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争取稳定收益。

更进一步,保本基金还可以结合“投资贷款”(Investment Loan),实现 “借鸡生蛋”

你用借来的资金去撬动资产配置,所产生的收益归你所有,有效放大本金效应,同时锁定下行风险。

总结:投资不是投机,是系统性、可持续的财富管理

真正的投资,从不靠冲动,而靠结构、专业和长期。

AF会持续通过科学的方法,帮助投资者构建理性资产组合,在未来的大趋势中占据有利位置,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。

线上问答整理

Q1:现在的行情是短期反弹已到顶吗?

A:不是。当前美股已处于长期大底区域,反弹初步确立。我们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初期,资金将大规模流向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核心领域,市场迎来一轮结构性牛市。这不仅不是顶部,反而是一次难得的入场机会。


Q2:现在投入 20 万并使用 3 倍杠杆,会不会太激进?如何做到可持续?万一遇到“黑犀牛”怎么办?

A:若你对市场趋势已有明确判断,3 倍杠杆并不激进;反之,连一点信心都没有时,建议一分钱也不要投。投资不同于投机,必须基于长期确定性。AF倡导稳健的长期投资,并通过实际客户案例验证了可持续性原则。所谓“黑犀牛”往往是媒体制造的恐慌信号,在专业机构眼中并不构成实际威胁。


Q3:今年年底美股大盘是否还有盈利空间?

A:从4月初至今,大盘已反弹逾10%,目前距历史高点不足10%。市场若维持当前趋势,年内创新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。我们不预测具体点位,但对全年走势保持高度信心。


Q4:巴菲特投资日本商社,却不投AI,怎么看?

A:巴菲特坚持投资自己看得懂的行业,这符合其能力圈原则。对他而言,AI并不属于熟悉领域,选择回避可理解。但我们认为,AI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领域,未来潜力巨大,值得长期关注和配置。


Q5:如果美元失去霸权,美股还会好吗?

A:我们只依据事实做投资。美元目前仍是全球主导货币,美股也表现稳健。假设性问题不作为当前判断依据。真正发生变动时,我们会基于数据做出及时应对。


Q6:你们说的“长期大底”到底是多长时间?

A:我们定义的“长期”不是5年、10年,而是40年,甚至更久。这一轮由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的结构性变革,可能贯穿整个世代,远超以往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周期。


Q7:能否分享你之前破产的原因?

A:核心原因是早期误把投机当投资。频繁炒股、重仓短线导致三次破产。经过长期验证后,我意识到:真正的投资必须基于结构、专业和复利逻辑。过去25年,我从投机者转型为长期投资者,始终坚持不碰短线炒作。


Q8:什么叫“惯性会消失”?是什么意思?

A:趋势不会永远持续。当外力介入(如政策、经济事件、资金行为等),市场惯性就会被打破。理解这一点,有助于我们在关键节点提前识别趋势反转。


Q9:怎么看近期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?

A: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,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美国即将陷入衰退。当前经济活跃度依然强劲,消费者支出和企业盈利维持高位。请以数据为依据,不要被媒体情绪左右。


Q10:美股会反弹到多少点?

A:我们不做点位预测,只判断方向。趋势向上已确立,突破前高是大概率事件。至于是今年、7月还是明年,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,无需精确预测。


Q11:听说有人靠 TFSA 炒股赚了几百万,是真的吗?

A:这类新闻多为博眼球、营销用的包装,真实情况往往复杂得多。请勿将媒体故事当作投资依据,理性判断、独立思考才是核心能力。

免费咨询

更多客户案例
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分类

RELATED READING

【公司介绍】

Ai Financial 基金投资: You fulfill your dreams, we cover your bills

Ai Financial是加拿大领先的Fin-Tech高科技基金投资服务提供商。我们利用高科技坚持价值投资,希望运用这套投资体系推动加拿大养老体系的改革,让更多人通过金融投资过上更好的生活。

Ai Financial 具有金融监管 (Financial Compliance) 和反洗黑钱 (AML)背景,通过与银行,基金和保险公司合作,我们选择适合客户的基金产品,管理各种投资账户,如TFSA,RRSP等。同时,我们帮助客户申请加拿大特有低息无抵押投资贷款Investment Loan,提早实现财富自由。

过去10年历史年均回报率

20%+

最适合长期投资者

财富快速增长